2023年私募违规频发,百家机构受罚,逾1400家管理人注销记录再创新高

登录新浪财经APP搜索【信披】查看更多考评等级

违规现象频发:挪用基金财产、聘用非私募员工等行为受罚

近期,国泽投资、海丝泉宗、陕西和灵投资等多家私募基金因挪用基金财产、对外提供借款、聘用非私募员工参与业务等违规行为,收到了监管部门的罚单。

今年,私募基金管理人违规事件频发,监管罚单数量较去年显著增加。据第一财经记者初步统计,截至12月18日,监管已开出超260张罚单,数量超过去年全年。同时,三方数据显示,今年共有146家备案存续的私募证券管理人(不含私募股权管理人)收到证监局罚单。

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(中基协)数据显示,今年对私募机构累计开出157份纪律处分,较2023年增加30%。

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也在减少,目前存续数量较年初减少上千家,年内注销数量达到1448家。

违规行为包括非私募员工参与业务、基金产品违反投资限定、挪用基金财产等

深圳证监局指出,国泽投资存在非公司员工参与私募基金业务事项审批、下达交易指令等问题,被出具警示函。中基协对杭州慧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作出公开谴责,因未谨慎勤勉履行管理人职责,由非公司员工参与私募基金募集、退出环节等事务。

青岛证监局披露,海丝泉宗因以私募基金财产对外提供借款被出具警示函。陕西和灵投资因违反基金合同约定举借债务,向外出借资金未履行投资决策程序等违规行为,被陕西证监局责令改正。

私募管理人违规行为还包括承诺保本保收益、收益未与投资项目挂钩、利益输送、未备案或提交虚假备案材料、信息披露违规、违反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规定等。

私募管理人注销超1400家,行业监管持续收紧

中基协公示信息显示,今年私募基金管理人注销数量达到1448家,其中协会注销744家,主动注销540家,依公告注销16家,12个月无在管注销148家。

今年前十个月累计登记机构125家,相比去年同期减少超七成。存续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较年初减少上千家,截至2024年10月末,存续私募基金管理人20411家,管理基金数量约114.7万只,管理基金规模19.93万亿元。

私募行业出清加快,监管体系完善和市场竞争共同推动

一位私募人士表示,私募管理人的减少是行业规范化发展和市场竞争共同作用的结果,部分违规经营的机构被注销。行业“马太效应”加剧,导致业绩不佳的中小机构面临淘汰。

私募管理人需加强合规管理,提升专业化水平,形成差异化竞争力。

打赏
张蔷经典老歌精选:26首不容错过的经典
上一篇
刘诗诗吴奇隆疑似离婚,暗藏经纪人关系与公司注销内幕解析
下一篇
生成中...
真诚赞赏,手留余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