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商报报道,尽管景区门票捆绑保险的乱象一度被禁止,但在一些景区的“直营”渠道,这种捆绑销售的趋势似乎正在卷土重来。
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,在全国340家5A级旅游景区中,仍有部分景区在“自营”渠道的购票环节中捆绑了保险。一些游客在购票时发现,保险选项无法取消,甚至有些景区将保险设为默认勾选,如果不细心察觉并手动取消,保险就会随门票一同“被购买”。
调查发现,漓江风景区的线上购票渠道中,部分船票购买选项标注有“含保险”字样,但并未说明保费与承保的保险公司,乃至保障责任等信息。此外,还有景区直接将保险进行明码标价,并同门票捆绑销售,不能线上取消的同时,也提出了“不买保险只能到线下购票”的不合理要求。
记者实测发现,疑似捆绑销售的景区共8家,分别位于广西、贵州、广东、重庆、甘肃、山西等地。这些景区在线上渠道中,主要分为两大类捆绑销售情况:一类为游客线上购票时需要承担保险费用,且无法取消保险;另一类是默认捆绑了保险,如果不需要,则需手动勾选取消。
针对这一问题,律师表示,这种行为涉嫌构成捆绑保险、强制搭售保险的情况,违反了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的相关规定,侵犯了消费者的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。
业内人士分析指出,景区捆绑保险公司意外险可能是为了追求利益而放弃规则,保险公司没有充分履行合规义务,对景区的行为进行足够监督,导致了不正当销售行为的发生。
针对捆绑销售乱象,业内人士建议,保险公司应该主动审核景区的业务流程,督促其合作的旅游景区自查相关购票页面是否存在强制搭售、捆绑销售的情况,并确保其保险产品的销售方式不违反合规要求。
此外,保险公司应积极督促其合作的旅游景区,自查相关购票页面是否存在强制搭售、捆绑销售的情况。线上购票平台多一个选择键,避免景区的违规动作导致保险公司的合规风险。
对于保险公司而言,需要确保其销售渠道和服务提供者符合合法资质要求。即便景区不直接“销售”保险,保险公司依然需要确保其保险产品的销售方式不违反合规要求,包括确保透明度、告知义务和消费者知情权。
有险企团险业务相关负责人表示,在相关保险的销售过程中,无论是在哪一场景,如学校、公共汽车站、景区等,都应该做到充分以及醒目的提示,即做到购买保险的风险提示。同时应该告知消费者,在发生保险事故后,如何获得对应保险的理赔和服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