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“City不City”到“ChinaTravel”,外国游客对中国的兴趣日益浓厚。12月17日,中国官方发布全面放宽优化过境免签政策,引发了“下一站,中国”的热潮。《国际锐评》通过大数据分析显示,政策出台后,“中国免签”的搜索热度急剧攀升。外国网友们纷纷表达期待,表示“太棒了”、“我要去中国过新年”、“喜欢这个友好的国家”。
为何关注度如此之高?直接原因在于免签政策的大力优化。中国将过境免签外国人在境内停留时间从72小时和144小时延长至10天,并将适用口岸从39个增至60个,停留活动区域从19个省(区、市)增至24个,还允许跨区域通行。路透社评论称,中国不断放宽签证要求,鼓励人们访问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。
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副院长陈占明表示,这次政策全面优化,意味着中国在时间、区域等多方面、多层次对过境免签进行了优化,方便外国人来华旅游、商务、访问、探亲等。随着国际旅客数量的增加,中国的旅游业等产业将迎来更多商机,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。中外文化交流的加深也将增进友谊和理解,为未来合作奠定坚实基础。
自去年7月起,中国持续优化过境免签政策。例如,今年5月,中国与格鲁吉亚互免签证协定生效;10月起,对葡萄牙、希腊等4国试行免签;11月底,免签朋友圈再添9国。目前,中国已与26个国家达成全面免签,对法国、德国等38国单方面免签,对54国实行过境免签,与157个国家和地区缔结互免签证协定。
小小的签证背后,是中国持续扩大对外开放的努力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,免签政策便是其中一张“政策名片”。数据显示,今年前11个月,全国各口岸入境外国人2921.8万人次,同比增长86.2%;通过免签入境1744.6万人次,同比增长123.3%。特别是72/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广受欢迎,适用此政策来华外国人数量同比上升132.9%。
从湖南张家界等景点“长满”外国人,到外国朋友“钻”进深山学习少林功夫,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通过免签来到中国,与中国加深互动。在海外社交平台上,一位外国网友直播了中国无人机送咖啡外卖的过程,称中国“好像生活在未来”。外国游客通过免签体验中国新能源汽车、最深地铁站,尝试掌纹支付、体验中国传统文化,看到一个真实、立体的中国。
在当前世界形势下,外国游客来华的热情更加明显。地缘政治形势复杂,贸易保护主义阻碍全球发展,世界开放环境日益严峻。相比之下,中国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,促进了全球人、财、物流通,为世界带来宝贵的暖意。
因此,芬兰总统斯图布对中国将芬兰列入单方面免签范围表示欢迎,克罗地亚日报用“好消息”来形容中国相关免签政策。丹麦生物科技企业诺和新元全球总裁埃斯特·柏吉表示,免签政策意义重大,人员流通越容易,越有利于双方合作。
“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。”中国正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,欢迎更多外国朋友来到中国,看见中国、感受中国、了解中国,并分享共赢机遇。